2025年7月30日,新版《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标准(WS/T 508 - 2025)》正式发布,并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全面实施。
作为医疗机构医用织物管理的核心规范,新版标准在旧版基础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——不仅扩充了“洗涤消毒作业场所”“A0 值”等术语定义,将管理范畴从“医院”延伸至全类型“医疗机构”。
更为关键的,首次将长期处于卫生管理盲区的医用床垫明确纳入规范体系,为这一“易被忽视的感染风险点”提供了科学指导框架。
01标准解读 着眼聚焦
从标准细节来看,其对医用织物的清洗消毒提出了清晰分层要求:患者使用织物需“一人一用一洗涤消毒”,医务人员工作服、值班室床品需“每周洗涤消毒不少于 1 次”,而病床隔帘、窗帘、枕芯、被芯及床垫,则明确要求“定期洗涤消毒,有污染时及时处理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标准中针对床垫的 “宜选择易于洗涤消毒品类”“有条件可选用抗菌防水功能性织物”等表述,这标志着医用床垫的卫生管理从“无明确规范”进入“主动引导重视”的新阶段,彻底打破了过往医疗机构对床垫“只换床品、不深度清洁”的惯性操作模式。
02隐性危害 不可忽视
回溯过往,医用床垫的卫生隐患早已被多项临床数据印证。
国内某三甲医院曾对100张在院使用床垫进行检测,结果显示床垫深层细菌总数平均达 1461cfu/cm²,合格率仅35.45%,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超60%;上海瑞金医院更在解剖案例中发现,因心梗卧床突发脓毒血症死亡的患者中,68%的血液样本与床垫内潜藏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完全匹配。
北京协和医院对532例压疮患者的追踪研究同样表明,使用超过2年且未深度清洁的床垫,会使Ⅲ 期以上压疮发生率激增 73%。
这些数据背后,是传统清洁方式的显著局限:抹布擦拭仅能清洁表面,却因 “一块抹布擦多床” 加速交叉感染;紫外线、臭氧消毒因穿透力不足,对床垫内部渗透的血液、体液残留束手无策,导致病原微生物可在纤维深层存活数周甚至数月。
03卫生保障 海狮领航
针对这一全球医疗机构共同面临的 “床垫消毒困境”,新版标准特别补充了 “配备床垫清洗专用设备” 的导向性要求(4.4.4条款明确 “有条件医疗机构宜配备床垫清洗设备及床单位消毒器”,6.1.1.7条款要求床垫 “宜用专用设备单独洗涤消毒”)。
而深耕行业的海狮机械,早已基于 56 年工业洗涤设备研发经验,精准洞察这一行业痛点,推出医用床垫清洗烘干流水线及医用床垫清洗烘干一体机,以务实技术填补国内医疗床垫深度清洁的空白,为常态化消毒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。
海狮医用床垫洗涤设备,采用高温水循环清洗技术,能有效分解床垫内部渗透的血液、体液等有机污染物,搭配高压水流与柔性毛刷的物理冲刷,可彻底清除床垫夹层中残留的皮屑、毛发等杂质;更构建全流程闭环消毒体系,清洗后设备自动进入烘干阶段,85℃热风循环系统确保床垫内部完全干燥,从根源避免潮湿环境滋生微生物。
04感染风险 治理杜绝
新版《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标准(WS/T 508 - 2025)》的实施,不仅是对医疗机构医用织物管理的规范升级,更倒逼行业关注“隐性感染风险点”的治理。
随着2026年实施日期临近,医用床垫深度清洁已成为医疗机构优化感染防控的重要方向,将为构建更全面的医疗安全防护体系提供关键支撑。